Thursday, July 12, 2007

二十四孝

关于《二十四孝》

  《二十四孝》始成于元代,相传为郭居敬所编。该书是根据虞舜、汉文帝、曾参等二十四人的孝行传说编成的。
  孝悌观念是儒家伦理道德思想的核心内容,《论语》中就已表明:孝悌也者,其为人之本欤;《三字经》中也有首孝悌,次见闻。的内容。中华民族素有尊老敬长的优良传统,历代封建帝王都把提倡孝行作为立身教民之本,建国治邦之基。

  但为什么《二十四孝》始成于元代,而不是之前或之后别的朝代呢?它的产生与当时的社会状况和文教政策是否有联系呢?

  成吉思汗的儿子忽必烈即位后,于1276年灭南宋,统一中国,至1368年明义军攻入大都,元朝历时98年。

  由于元朝政权是少数民族入主中原,因此,在其统治过程中必然会出现多种矛盾:一是人数上与汉族间的巨大差异;二是文化水准比汉民族低许多;三是军事体制与政治管理体制间的矛盾;四是游牧民族的畜牧经济与汉民族的农业经济之间的矛盾。尽管元朝统治者在文教政策上采取了钳制与笼络相结合的两手策略,仍然没有避免元朝在中国历史上处于僵滞状态的局面。

  为了巩固政权,收服中原汉族百姓,元朝统治者在贯彻民族歧视政策的同时,还采取了尊孔崇儒的文教政策。而孝悌又是儒家思想之根本,但这种孝悌具有双重性:一方面它表现了人民大众敬老养亲的优良道德传统,另一方面,当它被统治阶级利用,并被大肆宣染的时候,就将变成欺骗和愚弄人民大众的精神鸦片,从而使百姓们培养出的这种传统美德,异化为统治阶级压迫他们的精神枷锁。《二十四孝》的编辑和流传,正是元朝统治者巧妙地利用了汉族人民淳朴善良的思想感情,以实现维护封建政权的卑劣目的。

  因此,《二十四孝》中大部分孝子故事都被涂上了封建迷信的色彩。有的大肆宣扬因果报应,天赐神助,如:大舜感天动地;董永卖身葬父;孟宗哭竹生笋。还有的故事渗透了道学存天理,灭人欲的说教,充满了残害人性,不近人情的污秽思想,如:郭巨为母埋儿;吴猛恣蚊饱血;黔娄尝粪心忧;王裒闻雷泣坟等。鲁迅先生在一九二六年曾撰文对《二十四孝图》进行过深刻的剖析。他指出:以不情为伦纪,诬蔑了古人,教坏了后人。。总之,《二十四孝》中所竭力颂扬的孝子都是被统治阶级扭曲了的形象,所提供的孝道孝行也是典型的愚孝

  《二十四孝》在民间广泛流传,并非一无是处,它在编纂的内容和形式上有许多明显的特点,对今天的阅读者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。

  第一,《二十四孝》中的二十四个孝子具有广泛的代表性,他们的事迹十分典型,部分故事情节也生动感人。这些孝子在时间、地位、年龄和孝亲的情况等方面各不相同:有先秦的,也有唐宋的;有帝王贵族,也有平民百姓;有老人,也有儿童;有常日尽孝、持之以恒的,也有危难之际救亲的。这些人的这些故事在日常生活中具有典型的代表性,容易被世俗所接受,并尽力仿效。

  第二,《二十四孝》在编写形式上颇具特色。其故事情节短小精悍,语言文字通俗易懂,每则只有四、五十字,最长者不过百字。最短的涤亲溺器只有四十二个字(不含标点),却把黄庭坚的孝行表达的十分完整。《二十四孝》之所以能长久流传人间,除了内容方面的原因之外,其编写形式短而精,易读易记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。